2009年開始實施的“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”科技重大專項(以下簡稱“數控機床專項”)一直備受各界關注,業已成為引領機床工具行業發展的重要依托。目前,專項第一批立項課題的驗收工作正在有序開展,2012年度課題申報評審工作也已基本完成。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負責人日前表示,數控機床專項進展順利,尤其在機床整機方面已經取得了較好的階段性成果,“十二五”期間專項將重點解決數控系統、功能部件等核心部件的開發以及數控機床主機可靠性的提升。
專項每年側重點略有不同
據了解,2009年度立項的第一批課題目前已經完成12項課題驗收,今年內將完成剩余立項課題的驗收工作,包括數控機床、數控系統、伺服電機、功能部件以及由大學承擔的共性技術等課題。驗收進展情況將會在專項網站上逐步公布。
2010年度立項的70余項課題,預計最早會在今年年底和明年上半年進入驗收。2011年立項的70余項課題,重點安排了用于汽車或發電設備等的成套裝備、創新能力平臺、主機類的應用示范工程(主要針對航空、航天、發電設備、汽車等領域)。
2012年度專項的申報和評審工作已經基本完成,任務和經費安排重點是數控系統、功能部件、工具和共性技術。
機床企業對可靠性依然不夠重視
數控機床專項實施過程中也曝露出企業的一些問題,多數主機廠商目前對于可靠性的重視和投入依然不足,表現在產品生產流程、檢測、試驗裝置等各個方面。這與近年來機床市場持續火爆、國內機床企業忙于應付市場需求有一定關系,實質造成了企業產值很高,但利潤率表現不夠好的局面。
產品可靠性既是技術問題,也是管理問題。首先要加強技術研究,開展相關試驗研究和數據積累,在產品出廠時采取相關檢驗措施,這些都需要資金投入。盡管這些投入可能會影響當下利潤,但是不加以重視則必然會影響將來客戶對國產機床的評價。
重大專項對于機床可靠性方面提出了很多考核指標,但是將重大專項的要求轉化成企業的自覺行為還需要一個過程。無論如何強調產值和銷售額,產品最終都要接受市場的檢驗,可靠性是國產數控機床能否得到用戶認可的關鍵之一。 |